流轉於藝術間—會繞行的美術館
Oct. 2024
2024年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兒美館的邀請,為了「美術館的一百種想像」展覽創作的作品。(展覽官方介紹)
Eng version
創作理念:
「咦,美術館在移動嗎?」眼前佇立在大自然山海邊的這座美術館正緩緩地移動著,這是一座會繞行的美術館,美術館的外觀仿巨木身形,並有鏡面結合投影裝置,與周遭自然和參觀者一起相融共創。自參訪到離開,您將見到不同的風景,轉至不同的方向,也帶著不同的觀點離開,或許還會遇到意象不到的訪客!
神話學家坎伯(Joseph Campbell)說:「藝術家的功能就是將這個環境和世界以神話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座美術館的建築設計以藝術家創作時的心靈活動與外在表現為靈感來源,作出了您意想不到的多重象徵設計。東西哲學、宗教與神秘學都不約而同有類似小宇宙與大宇宙之說,這表現在整體的園區設計,美術館在圓形軌道上繞行著,以一種儀式性的象徵運動,讓入館的人們可以重新體會「動是時間,靜是永恆。」你我身上都有一個中心,各自的小宇宙與美術館宇宙繞行,然後再一起與整個萬物繞行。左右分為兩館設計,左館是動態與感性,右館是靜態與理性。兩館看似分離,但又在兩處相互連結。一處是浸泡在海水中的地下樓層,面對著與外連接的海洋,象徵著在此與全體人類的潛意識一起流動著,在大地內在裡靜靜共享一切。另一處是於頂樓相互連結。在美術館區的兩館上下來回移動欣賞藝術時,象徵著在生命每瞬改變之時,每個人都不斷更新自己新的平衡與位置,也產生新的觀點。
美術館的外觀是以大自然的樹木為發想起點,像兩個往天際伸展的巨大樹幹,呼應了人類成長的意象與旅程,並加入了moblie雕塑的裝置在左館頂樓,和遠方兩側,加強動態平衡的意象。牆面材質上也是以樹木的紋理為主,唯獨一樓到二樓是利用鏡面裝置結合投影螢幕,一邊轉播出美術館四周環境,不同的樹木植物和海洋山景,一邊也會反射出現場觀展者,形成一個與自然相容共創、即興互動的裝置藝術表演,別忘記美術館也正運轉著,所以牆面圖案永遠不會重複。
美術館裡的樓層與空間安排則是以人體脈輪和藝術形式做映照。低樓層是以具象與物質媒材的創作為主,像是戲劇、舞蹈、雕塑、繪畫等。樓層往上是越抽象與無形的藝術創作,像是音樂、電影、多媒體、新媒體等等。當中也有開放與非開放的表演和工作坊空間。您在這個美術館,可以觀賞各種藝術,也可以實際參與藝術,像是有的人在畫畫、有的人在瑜珈,有的人在聽現場音樂演奏等。
邀請您以想像力走進這個繞行的美術館,一起隨著藝術感受生命的流動與運轉。看看有誰已經在園區裡逛起來了呢?
——————
I was commissioned for the 'Hundred Imaginations of Museum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at a children's art museum. The brief asked 'What kind of architecture do you envision for an art museum?' Multiple things, such as trees and bark textures, the human body, the chakras, Mythology, and Psychology inspire my orbiting museum. Its semi-mirror-and-screen walls reflect the natural surroundings and people visiting it. As it moves, the reflected scene never repeats, symbolising the circle of life. Giant trees and the human body inspire the outer silhouette. The left and right buildings represent dynamic and static, sense and sensibility. Different genres of arts are exhibited or played on different floors.